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Le Monde 关于‘我爸是李刚’的报道

原文链接

原标题: La blogosphère chinoise dénonce l'impunité des officiels chinois à travers l'affaire Li Gang

华人博客圈通过李刚案揭露中国官僚逍遥法外的特权

//本人水平有限,但是也尝试翻译过来给大家呈现法国媒体对此事的看法

(来自上海的报道) 李刚案触动了中国网民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官僚享有的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l'impunité des officiels)。这一切开始于10月16日。酩酊大醉的李启铭(22岁),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所大学内飞车狂飙。他驾车撞飞了两位年轻的女孩,其中一位,陈小凤,受伤后不久去世。那个肇事的小伙子不禁不停止这疯狂的行为,反而叫嚣道:“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这件事立刻在网络上流传开。论坛的用户们互相转告这件事,并且组织对于此事的人肉搜索,找出了谁是这位著名的“李刚”:保定市某区的公安局副局长。

这件事迅速成为一个符号。“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的搜索量迅速攀升,在“微博”(原文还解释道:“指微型博客,相当于中国的Twitter”,很可能特指新浪微博)里也迅速成为焦点。这句话也成为了网友们举办的竞赛——看谁找到一句最能表达人们对这个时代发生的冲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件的态度的话——的胜出者。

警察于10月24日逮捕了李启明。通常对这种事件谨慎的官方媒体,不得不向早已知晓此事的观众报道这一事件。国家电视台(指CCTV)还播放了一段李刚的录像,录像中李刚强迫自己痛哭流涕,对儿子的行为表示自责,说“作为一个父亲,在对儿子的教育上犯下了严重错误”。

事件没有逃脱上级权利机关的视线。人民日报(中共中央的宣传机构)在10月26日发表了一片评论,评论呼吁检察机关开展对此案真相的调查。

民众的支持

以前发生的几次同类的案件引起的民众对受害者的支持已经使政府感到震惊:每次这种事件发生,一边是拥有强大的权利(力量),允许自己触犯法律的官员,一边是无助的受害者,也就是这个案件中两位年轻的学生。尤其是在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庞大国家里,这句在互联网上流传开的话语引起的共鸣可能会达到一个十分强烈的程度。

一位弱小的足疗师,工作在中国中部湖北省的一家按摩店的邓玉娇,曾经也是这样成为了网路上的英雄,就在她用修脚刀杀死了意欲对其实施奸淫的地方官之后的几天里。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校园里,学生自发组织了活动表示对她的支持。

2008年,28岁的杨佳,在他冷血地杀掉六名上海警察之后,也曾经在网络上获得一定的支持。被判死刑的时候,杨只是简单的解释道:在火车站同时站了两个排和骑了一辆没有官方注册的自行车被警察毒打了两次之后,他的申诉从来没有从司法渠道得到过公正。

对受害者家庭的压力

就像湖北的那位修脚师成为网络上的超级英雄一样,在“我爸是李刚”这个案件上,中国的政府机关再次封口(原文是“声明聚会结束”,意思是完事儿了完事儿了,你们可以走了)。根据香港《南华早报》,在10月27日收到了命令,召回他们派往保定的记者,禁止发布关于此事的负面消息。

对于此次事件中的受害者家庭,那个被一个自认为凌驾法律之上的公子哥(原文是“官员的儿子”)夺走了唯一的女儿的家庭,得到了网民的支持。然而,那家香港的报社说道,一些拒绝承认身份的警察不断接洽这个家庭,试图让他们以接受经济补偿为了断,并且以放弃调查案件向他的律师施压。

以煽动性和与政府持异议而著名的艺术家艾未未创作了一件新的作品,表示对孤立无援的受害家庭的支持,就像他在2008年5月四川地震后,为那些豆腐渣工程学校而作的一样。他和他的创作团队在网上发布了对受害者父亲和哥哥的采访。视频在一些网站被删除,但是仍然在传播,尤其是在被中国大陆屏蔽的Youtube。

林,陈小凤的哥哥,拒绝接受李刚父子的道歉,并声明道:“人们说我们在我们的国家是平等的,但是不平等太普遍了。”他还说:“这不只是一起交通事故。”

原文作者  Harold Thibault   2010.11.5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法国呆久了会变傻XD

写数字1带勾被当成7,7带横人家不认,害的偶在工行存款单重添N回

看医生想用保险卡

背包进超市。。。

每个星期的日程安排, 很自然地不把星期天算在内。

出门在车站等bus总觉得没时刻表不踏实。

英文巨烂,动词喜欢放到最后说!说数量词的时候也想先说个位数。

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地方,总是不敢过马路。

出门不爱带现金!

吃饭后总有给小费的冲动.

去K房就两眼发直,感觉自己太土,别人说谁都不知道,唱什么都不懂。

上街买衣服总觉得流行得太花哨。

买衣服喜欢说自己穿S号,忘了其实在国内你得穿L!

回国打的觉得超便宜!

去酒吧不习惯人家买啤酒以"一打"为单位。

偶尔吃个面包,感觉怎么这么软。

出门前总是担心有效证件是不是过期了。

会践踏草地

用键盘打字总是A W Z Q不分

吃苹果不削皮。

习惯用中文当别人的面大声评论别人!

超市收银台不习惯收银员给你收拾商品。

家里老放些啤酒。

送礼不送脑白金,就喜欢送红酒。

时不时买点香水(男)。

坐公车看见老幼专座死活不坐。

上楼分不清楼层.

电梯按到底层,总习惯找0层。

上车主动挤上安全带。

大多数留学生都看贴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