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Le Monde 关于‘我爸是李刚’的报道

原文链接

原标题: La blogosphère chinoise dénonce l'impunité des officiels chinois à travers l'affaire Li Gang

华人博客圈通过李刚案揭露中国官僚逍遥法外的特权

//本人水平有限,但是也尝试翻译过来给大家呈现法国媒体对此事的看法

(来自上海的报道) 李刚案触动了中国网民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官僚享有的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l'impunité des officiels)。这一切开始于10月16日。酩酊大醉的李启铭(22岁),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所大学内飞车狂飙。他驾车撞飞了两位年轻的女孩,其中一位,陈小凤,受伤后不久去世。那个肇事的小伙子不禁不停止这疯狂的行为,反而叫嚣道:“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这件事立刻在网络上流传开。论坛的用户们互相转告这件事,并且组织对于此事的人肉搜索,找出了谁是这位著名的“李刚”:保定市某区的公安局副局长。

这件事迅速成为一个符号。“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的搜索量迅速攀升,在“微博”(原文还解释道:“指微型博客,相当于中国的Twitter”,很可能特指新浪微博)里也迅速成为焦点。这句话也成为了网友们举办的竞赛——看谁找到一句最能表达人们对这个时代发生的冲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件的态度的话——的胜出者。

警察于10月24日逮捕了李启明。通常对这种事件谨慎的官方媒体,不得不向早已知晓此事的观众报道这一事件。国家电视台(指CCTV)还播放了一段李刚的录像,录像中李刚强迫自己痛哭流涕,对儿子的行为表示自责,说“作为一个父亲,在对儿子的教育上犯下了严重错误”。

事件没有逃脱上级权利机关的视线。人民日报(中共中央的宣传机构)在10月26日发表了一片评论,评论呼吁检察机关开展对此案真相的调查。

民众的支持

以前发生的几次同类的案件引起的民众对受害者的支持已经使政府感到震惊:每次这种事件发生,一边是拥有强大的权利(力量),允许自己触犯法律的官员,一边是无助的受害者,也就是这个案件中两位年轻的学生。尤其是在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庞大国家里,这句在互联网上流传开的话语引起的共鸣可能会达到一个十分强烈的程度。

一位弱小的足疗师,工作在中国中部湖北省的一家按摩店的邓玉娇,曾经也是这样成为了网路上的英雄,就在她用修脚刀杀死了意欲对其实施奸淫的地方官之后的几天里。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校园里,学生自发组织了活动表示对她的支持。

2008年,28岁的杨佳,在他冷血地杀掉六名上海警察之后,也曾经在网络上获得一定的支持。被判死刑的时候,杨只是简单的解释道:在火车站同时站了两个排和骑了一辆没有官方注册的自行车被警察毒打了两次之后,他的申诉从来没有从司法渠道得到过公正。

对受害者家庭的压力

就像湖北的那位修脚师成为网络上的超级英雄一样,在“我爸是李刚”这个案件上,中国的政府机关再次封口(原文是“声明聚会结束”,意思是完事儿了完事儿了,你们可以走了)。根据香港《南华早报》,在10月27日收到了命令,召回他们派往保定的记者,禁止发布关于此事的负面消息。

对于此次事件中的受害者家庭,那个被一个自认为凌驾法律之上的公子哥(原文是“官员的儿子”)夺走了唯一的女儿的家庭,得到了网民的支持。然而,那家香港的报社说道,一些拒绝承认身份的警察不断接洽这个家庭,试图让他们以接受经济补偿为了断,并且以放弃调查案件向他的律师施压。

以煽动性和与政府持异议而著名的艺术家艾未未创作了一件新的作品,表示对孤立无援的受害家庭的支持,就像他在2008年5月四川地震后,为那些豆腐渣工程学校而作的一样。他和他的创作团队在网上发布了对受害者父亲和哥哥的采访。视频在一些网站被删除,但是仍然在传播,尤其是在被中国大陆屏蔽的Youtube。

林,陈小凤的哥哥,拒绝接受李刚父子的道歉,并声明道:“人们说我们在我们的国家是平等的,但是不平等太普遍了。”他还说:“这不只是一起交通事故。”

原文作者  Harold Thibault   2010.11.5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法国呆久了会变傻XD

写数字1带勾被当成7,7带横人家不认,害的偶在工行存款单重添N回

看医生想用保险卡

背包进超市。。。

每个星期的日程安排, 很自然地不把星期天算在内。

出门在车站等bus总觉得没时刻表不踏实。

英文巨烂,动词喜欢放到最后说!说数量词的时候也想先说个位数。

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地方,总是不敢过马路。

出门不爱带现金!

吃饭后总有给小费的冲动.

去K房就两眼发直,感觉自己太土,别人说谁都不知道,唱什么都不懂。

上街买衣服总觉得流行得太花哨。

买衣服喜欢说自己穿S号,忘了其实在国内你得穿L!

回国打的觉得超便宜!

去酒吧不习惯人家买啤酒以"一打"为单位。

偶尔吃个面包,感觉怎么这么软。

出门前总是担心有效证件是不是过期了。

会践踏草地

用键盘打字总是A W Z Q不分

吃苹果不削皮。

习惯用中文当别人的面大声评论别人!

超市收银台不习惯收银员给你收拾商品。

家里老放些啤酒。

送礼不送脑白金,就喜欢送红酒。

时不时买点香水(男)。

坐公车看见老幼专座死活不坐。

上楼分不清楼层.

电梯按到底层,总习惯找0层。

上车主动挤上安全带。

大多数留学生都看贴不回.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窘迫的艺术家

上周末从Bellecours往Musée des Beaux Arts走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在地上作画的老人。


Lyon午后艳阳高照,商业街上古典的建筑林立,游客与当地的居民来来往往,喷泉的水珠在半空中跳动,前方不远处就是艺术博物馆,给人一种照片上才有的浪漫的感觉,这个场景或许激发了这位画家的灵感。


法国也许是艺术的天堂,却不一定是每个艺术家的天堂。那个老人画的是一个面带愁容,手握一只墨水干枯的笔的中年男士上半身肖像,画面色彩真实,阴影和层次安排的非常老练,画面有一种突出感。画的周围摆放着一些金属盘子,里面是观众赠与的硬币。画像的下方有一段话:“我是一个画家,然而我,我现在没有一分钱了。如果我的画给您带来了快乐,请您捐助我一些钱。我和我的狗对您的慷慨和同情感激不尽。” 他棕黑色的狗很瘦,一直在围观的人群中游走。


一个小女孩凑过去问那个画家,“这画是你画的?” 那个画家说“没错。”小女孩又问“你画的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赞助你,或者买你的画呢?”(语言水平有限,以上是大概意思) 那画家向小女孩笑了一下,然后又低头作画。


画家的工具很简单,几盒长短不一粉笔,似乎是不同的地方收集来的,粉笔上都沾着各种色彩,两块抹布,一个刷子,一个塑料板,用来避免自己的腿在跪下来作画时破坏已有的画面。


不知道这个年老的艺术家有什么人生经历,为什么即使生活这么窘迫也要坚持艺术创作。记得历史上有过希特勒早年到维也纳学习美术终因贫穷而放弃的故事,虽然现在社会放弃这个艺术家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危险,但是善待艺术家、珍视艺术的价值还是有点必要的。也许这种不凡的经历更容易运酿出大师吧,满葬在Amboise达芬奇也只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了稳定的赞助,那个欣赏他才能的法国国王Francis I也不像之前的雇主那样严格的要求他。有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中国那么多的美术院校,那么多技艺精湛的美工师,然而受到业界公认大师级的画家寥寥呢。这些艺术家忙于为雇主──那些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工作、加班,而没有按照自己意愿创作的时间?很多学美术的学生常抱怨自己文化课不行,无奈之下学了美术,难道这种人毕业后是美术行业的主流?还是整个社会环境就不适合艺术家生存?从来没有在沈阳的大街上看到过这种人,到底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让他们衣食无忧地创作,人手一分体面的工作,还是根本就不存在安贫乐道、即使生活艰苦也坚持艺术探索的艺术家呢?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Live Spaces 居然明年关停了

登录Live Spaces的时候微软让我转移到Wordpress上面来,说是明年就要关停了=。= 其实Live Spaces也不错的, 3000万用户, WordPress2600万用户, WordPress壮大了,呵呵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Awww, ONLY LYON

刚搬到“狮城”Lyon四天,城市挺好看的,旅游局给的小册子上的狮子很有爱,画在照片上吧。  城市Slogan是Only Lyon, 音节对称,挺有创意。不过,刚来三天就得开始专业课了,不爽:( 看着20号开学的弟兄们很惬意么,呵呵。 这儿的同学挺友善的哈=) Part Dieu商场里面的Découvert Naturel 店的东西都很有趣,就是贵哦。Marie Curie图书馆前面的那个雕像总是使我想起来VLC Player

lyon_divise1

image

2010年6月1日星期二

Rule 34 背后的秘密

有时候在网络评论里有人留言 ‘Rule34’ 然后没有其他内容,看上去有点中文留言“笑而不语”的感觉。不过最近才发现这Rule34背后另有乾坤。

下面是欧美网民总结的互联网上的前47条军规:      点击这里查看所有Rules of Internet

  1. 别说“(发言被屏蔽)”
  2. 别说“(保护花季少年)”
  3. 我们都是匿名人士
  4. 匿名人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5. 匿名人士从不宽恕任何人、任何事
  6. 匿名人士可能是一头可怕的,毫无情感,冷漠的怪兽
  7. 匿名人士一直都有发言权
  8. 发帖实际没有规则
  9. 过滤发言也从来没有规则——享受被禁言的日子吧
  10. 如果你喜欢一个和这个网站敌对的网站——别那么做
  11. 你费尽周折收集的论据很可能被华丽的无视了
  12.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用来反驳你
  13. 你所说的每一个词儿都可能被改动——“修正”
  14. 别和那些傻X费口舌——那样的话他们就赢了
  15. 你越努力争取,你的失败就越惨痛
  16. 如果你说的大部分话都是错的,那么这些错误很可能有助于你的取胜。
  17. 所有的胜利都以失败告终
  18. 能贴上标签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憎恨的目标
  19. 你越恨它,它得到的支持越多
  20. 没有什么是严肃的
  21. 原创内容变成陈词滥调之前只有几秒钟
  22. 复制粘贴摧毁一切原创性
  23. 复制粘贴摧毁一切原创性
  24. 一遍重复的帖子很可是是另一个帖子的复制粘贴的复制粘贴
  25. 讨论主题和主贴主题的关联性随着每一个跟帖的跟进而降低
  26. 所有主题的讨论最后都有可能成为关于一个毫不相干的主题的讨论
  27. 人们总是无故询问一个人的性取向
  28. 人们总是问它的性别——仅仅是为了确定他不是男的
  29. 网上的女孩大都是男人,网上的小毛孩大多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
  30. 实际上,互联网上没有女孩
  31. 无论你现在是英雄还是狗熊——都是你自己选的
  32. 有图有真相
  33. 潜水再多也不是过错
  34. 所有可以想象到的事物都与色情有关,没有例外
  35. 如果现在还没发现其中的色情成分,早晚会被发现的
  36. 总有比你现在看到的更令人厌恶的事情发生
  37. 你不能被0除,仅仅因为计算器这么告诉你
  38. 这里所有的请求都没有限制,即使是整个天空
  39. 大写键是傻X们的自动驾驶仪
  40. 即使你有自动驾驶仪 ,你也免不了转方向盘
  41. 用论坛里的黑话去捉弄新手一点也不好玩
  42. 没有什么是神圣的
  43. 一件事物越美丽越圣洁,我们就越能从败坏它的形象中体会到快感
  44. 一句关于日本的正面评论就会使你被认为是一个哈日的脑残
  45. 一个人看见狮子的时候他一定会躲进车子里(一个人指责他人网络盗版,但是他自己也不干净)
  46. 所有的事物里都包含Furry色情成分(Furry: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或半人半兽的形象,在很多迪士尼动画片里出现)
  47. 舞池永远是关闭的。

点击这里查看所有Rules of Internet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转帖】5只猴子的故事(戏说道德、阶级、信仰、迷信)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

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饱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猴子心有旁鹜时将香蕉吃了。而且此后没有了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猴子们陷入了另一个尴尬境地:没有冲凉的水,也没有香蕉,只有HERO.于是,另一个规则形成了。猴子在烦躁的时候会痛打HERO出气,HERO不得反抗。当笼子里的旧猴子被新猴子换掉时,新猴子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殴打HERO.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历尽沧桑的HERO被另一只猴子代替了。猴子们失去了发泄的对象,只能任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们不吃不喝不冲凉,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

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猴子们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们决定继续供应香蕉。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多了一串香蕉,它们其中的一个A不顾身上的剧痛,把香蕉摘了下来。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未曾尝过甜头的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而争先恐后的加入冲凉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遗忘了。当猴子B、C、D、E发现A在享受淋浴的同时还吃着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共同K了A一顿,将A吃剩的香蕉夺过来,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里的宝玉,得到它的猴子虽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实验人员不断放入香蕉,却发现战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后,他们用木头做了一个假香蕉扔进了笼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浴,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象以前那样N败俱伤。

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他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他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迷信的起源-

后来A终于被好心的实验人员拉出了苦海。新来了猴子F.C觉得有必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B、D、E则生怕自己顶了A的缸……在各种复杂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带领下爆扁了F一顿,然后强令F做拿香蕉阶级。F开始不乐意,后来慢慢在B等的劝说下接受了"等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宿命。慢慢的老资格的B、D、E猴子渐渐被淘汰,C发现自己在体力上不再占有优势,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暨C的理所当然接班人)也是C谋臣的H向C进言。于是君臣定计。H开始依靠自己多懂几种猴语而在其他若干猴面前树立的权威形象向其他猴鼓吹:"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摘香蕉的猴子才能被(实验人员)送到天堂。"事实上,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实验人员淘汰掉,猴子们不知道反而以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渐渐,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H没有看到的,那时他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

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互联网一代为什么不相信西西踢威

老大哥开始对个人博客下手了,笔者经常访问的一个技术博客月光博客居然上了CCTV,还是以泄露国家机密的罪名出现,月光博客还被称作“军事爱好者经常光顾的论坛”,70年代出生的站长一上电视成了“27岁”的小伙子,承认氪金狗眼已经被刺瞎。

从前,家里还没有有线电视,靠天线收看雪花飘飘的几个频道是一家人晚餐上天天都有的一道菜。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可以说是当时制作最精良的电视节目,也是每天必看的节目,那是西西踢威的黄金时代。不过自从互联网连接中国16年来,包括西西踢威在内的传统媒体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除了收视率,最令一些新闻媒体担心的是他们的公信力。后一点通常在30岁以内的年轻人圈子里表现的最明显。

然而事情一开始不是这样的。

-------------------------插播一段Internet在中国大陆的简历----------------------------

1994年四月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牵头将Internet引入中国,很长时间以来Internet作为科研用途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随着1997年瀛海威在中关村打出“信息高速公路距离中国还有多远,前方1500米”的广告,各种互联网接入商群雄逐鹿,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也爆发式的增长,比如当时的四通立方论坛,现在是新浪,当时的163,现在是网易。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分享的空前迅捷、便利,然而当时互联网的成本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影响力相当有限。还记得CCTV做的那期网络生存的节目么?几个参赛者通过网络购物生活一段时间,他们在比赛的那几天里活得其实不怎么样,可见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还不成熟。网络内容提供形式还处于Web1.0时期,网页都是静态网页,有管理员粘贴到网站上,中心化、精英化的内容管理形式,新闻类网站和传统媒体区别不大,论坛被技术员占据着,他们热衷于讨论技术问题,对世事大多只是灌水性质的讨论。雅虎靠人工编写索引制作的搜索引擎上线,Google的服务器还在乐高积木搭建的架子上处于试验阶段。人们通常使用导航网站(比如hao123)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001年,电信服务商提出“最后一公里”,将宽带网带入千家万户,并且各种包月包年计费制大幅削减了网络费用。网吧在此时期迅速发展,费用也平易近人了许多。互联网平民化真正的开始了。几大门户的良性竞争已经形成,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无论是网站技术还是新闻内容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面对大众生活的论坛越来越多,一些论坛也开始向综合论坛转型,网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论坛的讨论中去,很多新接触互联网的人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和这么多的志同道合者切磋,和意见相左者辩论。长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的大众有了互联网这种发布信息的渠道,信息就像洪水一样洗刷着各大论坛。

搜索引擎技术日臻完善,Google、百度、雅虎搜索成为了很多网民的主页。

这一时期,一家叫‘Blogger’的网站开创了博客这种新的网络服务,每个用户都可以方便的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在上面发表文章和影音资料,展示个人网络收藏,对别人的文章发表评论和得到别人的评论……很快的,博客进入了中国,Web2.0的时代开始了。除了博客,还有以Flickr为代表的图片托管服务,Youtube(在中国大陆被屏蔽,土豆、优酷提供类似的服务)为代表的视频托管服务,Facebook(在中国大陆被屏蔽,人人网,开心网提供类似的服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SNS),Twitter(同上=。=!,饭否)一类的微博客,DeviantArt一类的为了艺术家展示个人作品而设的个人主页和交易平台。WEB2.0时期,用户生产内容的网络服务壮大并开始占据主流,网络的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每个网民都能生产内容,而且通过例如人人等社交网络上的分享传播的更广更迅速。

今天,任何人通过网络可以把信息方便地传播给任何人,由于信息中心的消失,精英们越来越无力控制信息生产和传播。对于公共事件,网民协作找出事实真相,声援弱势群体,阻止当地政府做出不明智的决定的事件层出不穷,比如那个正龙拍虎,邓玉娇案,海南PX项目,平时貌似漠不关心的人们,对于公共事件的关注和热情还是很高的。

-----------------------------插播完毕-----------------------------

其实,笔者最开始还是挺相信西西踢威的。第一,毕竟那是官方媒体,拿政府的公信力开玩笑是危险的事情(还记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么)。第二,他们探讨的话题太高深,什么经济方针,什么外交政策,什么贸易纠纷,才活了不到20年的人基本没什么感觉,他们在报道我不了解的问题。俺上网就是看看技术文章,玩玩网络游戏,看过丁磊和方兴东们的故事,做做成为下一个他们的白日梦xD

然后事情开始变味了,互联网进入了西西踢威的视野。然后发生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

2006年,电子竞技成为了体育总局认可的体育项目,CCTV5在网络上发布2006体坛十大人物评选,代表中国参加过多次国际电子竞技赛事的李晓峰在2006年12月28号15:59之前获得了117980票,是第二名丁俊晖15911票的十倍,一小时之后,17:00,丁俊晖获得了超过9万票,一举超过李晓峰。时间前后的一段时期里,电子竞技遭到了打压,旅游卫视的游戏东西,CCTV5的电子竞技节目纷纷下线。

2008年7月2日,CCTV经济与法栏目播出《战网瘾: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纪录片。在一个纪录片里,叙述者用高度赞扬的口吻介绍了山东精神病医生、中专生杨永信治疗青少年网瘾的相关事迹,让杨永信一举成名。并将《魔兽世界》描述为一个血腥暴力恐怖刺激的网络游戏,并刻意突出网瘾与《魔兽世界》之间的联系。就连同属中宣部管辖的人民网都刊登评论指责央视严重歪曲和误导,称央视“在完全没有了解过游戏的情况下,对游戏随意臆想、猜测、评判,把一些社会问题与此生硬结合,乱下结论,这不仅不是一个学术人的作风,甚至连基本道德都存在问题”。

2009年6月18日,《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称,谷歌中国(Google.cn)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并引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批评称其“包括大量极其低级、丑陋的色情图片、视频和文字”“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公众利益”。但有同样情况的百度却免遭批评。随后笔者在网络上发现一些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节目播出前的一个星期内,来自北京的关于色情词汇的搜索量骤然上升,把这些词汇顶到了前排。他们还采访在CCTV实习的高也作为大学生代表提供口供。高也也着实“火”了一阵。

2010年5月17日,《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深圳网友小龙的网站“月光论坛”因在网络地图上标注了涉及“国家军事机密”的地点而被处罚。月光博客和月光论坛其实人气不大,小众IT技术网站,但是却被冠上了“军事爱好者经常光顾的著名论坛”的名号,笔者上了一年多这个网站头一次听说那个网站上有军事信息,被雷的外焦里嫩-.-!

这样一来,这家电视台给互联网一代的印象就是,这个电视台就连体育频道的新闻都不值得相信了:以前,你高谈阔论我不了解的问题,我默认你的观点是对的,现在,你反复在我了解的领域面对13亿人说谎,我不认为存在任何理由继续相信你说的话。

西西踢威必须知道,它说什么、老百姓听什么的时代不可避免地过去了。媒体从业者也应该知道,西西踢威这种滥用媒体地位和政府资源上的优势的行为,已经危及到中国大陆整个传统媒体行业的声誉和政府的公信力。在web2.0时代,每个网民都有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

-------------------------正文结束,扯淡开始-----------------------------------------

一条科技新闻的传播周期,转自CnBeta

image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TEH PIRATE BAY IZ AN UNSINKABLE SHIP’海盗船不会沉没!

世界最大的BT分享站点海盗湾(Thepiratebay.org)最近又遇到了麻烦:他在德国的服务器被ISP强行离线,随后瑞典以改革现有版权制度为目标的海盗党向海盗湾提供互联网接入。在断线了十几个小时后,海盗湾重新上线,Tracker也重新开始工作。海盗湾的主页上贴了一只嬉笑的猫,以示对一直想置之死地的娱乐产业巨头们的嘲笑。

M2]]$H}0]GKWT@UQ5B[P~Q8[4]

“我是你们的天网。 你们企图控制互联网的努力只能招致无尽的嘲笑。”

在海盗湾官方博客上,他们贴出了对此事件的声明

“也许你已经知道了这个事件,有些人再一次的试图关闭我们的网站,他们不会得逞的。我们网站托管商是好人,他受到了巨额罚款的威胁,为了保护我们的朋友,我们搬走了网站,哈哈。转移网站的决定是我们做的,海盗湾,哈哈。

海盗湾是不沉之舟。只要我们愿意,他会一直在internet上航行。请记住这一点。好的,谢谢。

从2003年以来,我们,海盗湾,已经发出了四次这种笑声,哈哈哈哈。”

想起前一段时间很多中国大陆的BT网站也被强行关闭,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网站的生存空间正在遭到挤压。关于瑞典海盗湾和瑞典海盗党,他们对于改革版权制度的努力不仅赢得了多数网民的支持,甚至还得到了一部分娱乐产业从业者的支持。想像一下,现有的版权制度,尤其是关于出版物,确实很疯狂。如果我买了一本书,借给身边的朋友看,我们没有犯法;然而,我扫描下来,借给网络上的朋友看,我触犯了法律。我们再想像一下广场和公园里的卖艺者,他们向公众表演自创的节目,观众们欣赏后,喜欢的,给他们一些钱表示支持,不喜欢或者认为不值得赏钱的,直接退场走人。互联网分享出版物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很多时候,一些出版物只在一些地区销售,而另一些地区的人想要消费这些文化消费品但是没有途径取得(比如一些NHK的纪录片在中国大陆没有销售,Phil Colins的歌曲在2004年以前在东北的各大音像店均没有销售);购买一张专辑之前,我们需要听一下这张专辑,判断是否需要购买,而每次都去音像店试听真的是不方便;很多艺术家创作了一些艺术品(包括音乐和影视在内),受制于各种限制,他的艺术影响传播的很有限,但是互联网可以减少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被埋没的几率(比如最近在Youtube上面发现的一个瑞典乐队,他们的歌曲很好听,但是他们的专辑在我所在地是买不到的)。

然而娱乐业的几大巨头对各国的政府的影响大大高于希望做出这些改变的声音,即使是在海盗湾的老家瑞典,几个创始人也都“进去过”,可是罚款、牢狱、不利的政治环境并没有减少他们的热情,就像海盗党在他的网站上说的,他们认为现有版权制度已经开始不利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他们只是“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科学只是现实投影在人的认知上的模糊影像,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正确,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他只能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他认为的正确和既得利益者冲突之后,他不能不面临两难的选择,或者承认既得利益者对真理的垄断,或者挑战既得利益者的宣传和暴力机器。

中国的江湖的绿林,西方的江湖在海上,海盗湾的团队相信自己正驾驶一条海盗的舢板,挑战国王们的军舰。

The_Pirate_Bay_wallpaper_by_sineoc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康巴什的鬼城(世界报)

来自Le Monde

原题 La ville fantôme 幽灵之城   2010年 三月 30日

运动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公园,成千上万的公寓,几十座别墅……都是空的。康巴什的新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的所在地,一个设计要容纳一百万人口的城市,现在至多只有几百人。其中的大部份是外来务工人员,被雇来修建几座空空如也的塔楼。白天,这里也会有当地政府的公务员经过。17点,通勤车将他们接回30公里外老城区的住所。留在他们身后的,是几座幽灵般雄伟的雕像,诉说着蒙古的传说。蒙古骏马奔跑的身影,在沙尘暴侵袭的街边若隐若现。此刻成立仅有的活动的物体,就是那些交通等,演出着没有观众的戏剧。

康巴什,中国式繁荣的纪念碑,也已成为一个缺乏规划的城市的标志。5年前,鄂尔多斯市政府,仰仗着丰富的煤炭和钢铁资源,开始了这个行政中心的建设。目标:疏通老城区,增长辖区内的GDP,同时,毫无疑问的,对于部分公务员来说,是一个通过大型不动产开发项目获得丰厚红包的好机会。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流入,这座寄托着雄心的新城即将竣工,然而居民却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涌来。太远,太贵,这个城市的现状就是这样的……图书馆已经开业,公寓周围的小树苗已经长大,几块视频广告牌对着空荡荡的大街播放着房地产广告。那些蒙古战士们,雄踞在高高的青铜底座上,守望着这座城市。

image image 市政府办公设施

image image 图书馆和博物馆

image image 住宅区

image image 等待入住的富人区

image image 街道上的景象

image image

阮一峰博客上看到的照片,随后看了原文,感觉不错,就翻译过来贴在存档了。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两个残疾生物的故事

昨天看了梦工厂的《》,梦工厂这次果然不负众望,用他擅长的颠覆传统的童话描绘出一个维京人和龙族世界。Forbidden_Friendship_by_Fluro_Knife

故事还是童话里传统的爱和宽容,沟通和理解主题,改编自英国儿童文学作者Cressida Cowell 2003年的作品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一个强健刚毅的维京人族长却有一个瘦弱胆小的儿子,他的部落长期困扰于龙族的侵扰,他也一直带领人民抗击龙族的入侵并且远征龙岛以求一劳永逸的征服龙族。部族大部分人坚信对付入侵的野兽,以暴制暴是最佳手段,并且龙是危险的生物,必须除掉。然而族长的儿子用投网器击落了一只闪电夜龙并开始了接近龙类,去与之沟通以求理解的尝试,虽然他在公共事务中没有话语权,是个孤独的少数派。他在与夜龙的交往中逐渐了解到这些看似凶恶的生物也有温柔的性情,他们的眼神里有着和人类同样的恐惧、倔强和爱意。他帮助这条折断尾翼的夜龙重回天空,也赢得了夜龙的信任。无论他如何劝说,之前有多么惨烈的失败,他的父亲还是决意远征龙岛,斩草除根。那个小男孩此时站在了和Avatar男主角同样的夹在两个阵营中间不受双方信任,朋友寥寥的尴尬境地,这是电影冲突最集中的部分。然后,他的父亲和他的军队在龙岛陷入困境,他利用有限的时间和不多的朋友训练了几条龙飞往龙岛解救他的同胞和被拴在船上的夜龙,并且在一场几乎零伤亡的史诗战斗中成功击杀恶龙Boss。

关于情节,一个新加坡人评论道:“情节安排很机智,既没有屈服也没有侮辱观众的智商(The story here is the strength of the film, being witty, smart but never condescending nor insulting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audience.)”情节虽然与传统童话相比没有太多创新,但是情节的叙述上,铺陈和暗示比较巧妙,比如夜龙冲着Hiccup狂啸之后跌跌撞撞的飞走就为它的断翼做了含蓄的铺陈。

影片结尾处,那个男孩的假腿和那条夜龙的断翼出现在一起,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在一起,可以穿梭云端,分开,只能在地上蹒跚而行。只要是战争,无论胜败双方,代价都是惨重的。

欧美电影的情节似乎喜欢倾向于不同意主流意见的少数派或者失去话语权的人,他们对掌握大部分社会资源,方便的利用主流媒体主导舆论的精英们有着本能的质疑,那个关于孟山都的纪录片就很好的表达了这种质疑。在这个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杀,“被”字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上的时代,此类的电影在中国观众的心中会有很有趣的解读xD(看看2009年末拆迁大片儿Avatar)

这个电影在视觉效果上非常出色。

*飞行是重点:夜龙在海上石柱间穿梭那段,还有它载着男孩女孩云中漫步那段,依然会令很多大龄观众回忆起儿时的飞翔梦,气势磅薄的配乐更加强了这种感觉。

**角色脸上丰富逼真的表情是亮点:夜龙把半条鱼吐给Hiccup之后一串表情变化,比如学他笑的样子,ROFLMAO!!在与巨龙的战斗中救下Astrid之后低头看她的样子。

***在展示快速场景和大场景的时候,运动模糊效果和高斯模糊的效果加强了空间感,即使是2D版上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关于角色的设计,有一本书很不错,上面有电影创意原画: Amazon.fr链接

关于这个电影,也有很多人批评导演没有真正的新意,很多元素都有他前作《星际宝贝》的影子。

 

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情节简直就是紧急出版物的质量,看完之后有一种想要退票的冲动。有几个大牌演员,加之迪士尼疯狂的投资,产出一个剧情干枯靠视觉效果卖票的电影,简直就是当年的《黄金罗盘》,一个大狗熊站起身子来,嘴里传出了甘道夫的声音=。=!

goldencompass1 =gandalf  o.O

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

“伤害了感情”

最近看一些博客偶然间发现的,很有趣。

http://www.fangkc.cn/thought/donot-hurt-chinese/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Google中国策略新举措

当地时间3/22/2010 12:03:00 PM, 谷歌在官方博客上公布了一个新的决策: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0/03/new-approach-to-china-update.html 

内容摘要如下:

1 谷歌称要停止Google.cn的审查,并且将Google.cn域名指向香港的Google.com.hk 。

2 同时,他还创建了一个页面,显示当前在中国大陆地区谷歌服务的可用情况 http://www.google.com/prc/report.html#hl=en 

3 谷歌还提到,他们在大陆地区会保留研发部门和销售团队,尽管规模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服务可访问性调整。

4 文章最后,谷歌特别强调,“这是美国总部的决策,中国雇员并不知情。尽管自从一月份我们做出那个声明以来,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但是他们一如既往地专注于为中国的用户和客户提供服务。我们深深的为他们感到骄傲。”

****事件描述结束***********

媒体反映:

来自Google的老家美国

PC World

Google's China Decision Ignores Conventional Wisdom

PC World批评了谷歌的决策,认为忽视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有悖于基本的商业智慧,指出谷歌与中国政府交恶,不利于他诸如Android手机等其他业务的发展。PC World同时也指出,谷歌打出的支持言论自由的理由和展示的不作恶的形象很可能在大陆地区收效有限,中国大陆政府与上周五已经指示各大媒体如何妥善处理谷歌退出一事。

Fox News

Google Turns Off Chinese Web Site

文章摘录了几段声明原文,描述性为主。文章结尾提到,谷歌正式声明关闭Google.cn一事 U.S. State Department 已经在周一早些时候有了明显的暗示。“言论自由和获取信息的自由是国际公认的权利”发言人Hammer说道。

来自西欧

France 2

Google jette l'éponge en Chine

题目很有趣,“谷歌向中国扔了一块海绵”。文章指出两点: 1 对于谷歌退出一事,中国大陆民众意见分化严重,一面是力挺,一面是敌视; 2 中国大陆政府将审查制度带上民族情绪的面具。 也毫不客气的支出谷歌的决定欠考虑,退出的直接受益者是百度。

来自大陆

凤凰

国新办网络局就谷歌搜索退出中国内地发表谈话

文章大段叙述官方对此事的反映。 “这位负责人指出,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谷歌公司违背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书面承诺,停止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对谷歌公司的无理指责和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一句话******************

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一事,如果不考虑美国和中国背后的博弈,很明显地,这至少对中国互联网产业是一次地震,对依靠搜索流量和Adsense赚钱的中小网站站长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扯淡************

自从冰河世纪3以来,3D版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多。期待3.25上映的迪士尼的爱丽丝和梦工厂的龙。

image image image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一个关于四川地震的纪录片

IMDB链接: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Youtube播放地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026HsrgHjwM&feature=related

(内容包含粗俗的辱骂和一些成人语言,请家长陪同13岁一下的儿童观看)

这是一个谭作人和一些美国记者合作的纪录片,由HBO发行,今年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短片提名,可惜最终没有获奖。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席卷四川乡村地区,70000人丧生,其中10000人是孩童。一栋又一栋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学校建筑垮塌,掩埋了正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父母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希望为自己孩子死讨个说法,他们希望建筑这些豆腐渣工程的人能够受到惩处,这种悲剧不再后来人身上发生。然而,等待着他们多是无能的公务员,腐败的地方官和空头支票一样的许诺。

 

片子里有几个场景印象比较深刻:

1,那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农民父母,列队向省政府行进请愿,遭到地方官派遣的警察阻挠,地方官见警察只能使这些失去家园和孩子的父母更加愤怒,又只是公务员们要以老百姓的身份去劝说他们不要前往省政府。

2,步行几十公里并和警察、地方官发生冲突后,地方官让他们上大客去省政府,他们眼中流露出不信任的神情,并且坚持要让记者跟着他们一起上车。

3,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回到在农村的家里,一家人面对记者的镜头,一直在赞扬国家、党和政府的好。 一个骑车的人经过,说了几句不入耳的话,那个母亲立刻追上去反驳。

4,那些父母和地方官争吵的时候,有一些来救灾的志愿者提示大家不要太过火,有外国记者在场,家丑不宜外扬,那些父母也放松了口气。

 

那些普通的失去独生子的父母,他们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自己的国家,即使独生子死于地震和劣质学校建筑,也能很快的压制住愤怒,在外国记者面前尽量不表现出强烈的内部冲突,虽然他们在说国家好的时候语气中不乏不满和讽刺的情绪,但是他们大部分人对自己家园和国家的爱是很显然的。想套用老舍《茶馆》里面的台词:他们爱自己的国家,可是谁来爱他们?

 

奥斯卡奖颁给了批评伊拉克战争的《拆弹专家》(The Hurt Locker),IMDB最近被工信部和Cisco的私生子功夫网掐死了,电影网站都不让上,表示很无奈。这个纪录片下面的评论里各种对骂已经不理智到一定程度了,五毛、五美分的帽子互相扣。

偶然发现了一个叫Jacob Holdt的丹麦人只身前往美国,靠路人接济生活20年并用相机记录下美国社会下层民众和上层民众生活的巨大差别的摄影作品,十分震撼。

关于他的介绍  

他的部分作品__America Through the Lens of Jacob Holdt